啟程:成功市場的歷史
民國70年前 成功市場攤位分散在眷村內外街道上
民國70年代 眷村改建成國宅
民國75年 攤販集中至敦化南路2段及和平東路3段1巷之間的道路用地上營業,進而成為大安區最大的違章建築-成功市場臨時攤棚
民國95年起 台北市政府在與攤商、附近居民以及改建設計團隊多次商討改建
民國98年 達成改建共識
民國108年 正式動土
民國111年2月15日 成功市場臨時攤棚正式熄燈
2月16日至2月18日為搬遷至中繼市場
2月19日起 為期一個月的試營運
3月18日中繼市場正式開幕 預定使用 至2024年
第一站:為何要改建?
成功市場座落於大城市當中,周邊都是高樓大廈,對比起來往往顯得格格不入。所以以往都以破壞市容、壞境髒亂擁擠、空氣潮濕不流通、燈光昏暗、佔用交通道路等,為人所詬病。然而,不是只有成功市場擁有這樣的困擾,這是大部分的傳統市場現在所面臨的問題。
「以前有去過舊的傳統市場,對以前的傳統市場印象比較亂、比較髒。」
成功市場的顧客黃小姐
傳統市場在新時代下進行永續經營的危機
環境髒亂
設備老舊
異味頻傳
......
魚攤因為會使用冰塊是最容易造成地板積水的地方。
因為壞境潮濕加上車輛進出因此地板常讓人覺得髒亂。
柯文哲在成功市場開幕是表示不能容忍菜隨意擺在地販賣。
魚攤因為會使用冰塊是最容易造成地板積水的地方。
所以台北市政府自2014年著手改建五大市場,力求市場「垃圾不落地、乾濕分離、改善排水系統、推動全面E化」。對此多數民眾表示支持。
第二站:中繼市場誕生
市場的改建過程中,為防止市場停運令攤商生計受到波及,以及避免造成民眾購買生活物資的不便,因此建造中繼市場做為過渡期間的營業場所。
什麼是中繼市場?
成功中繼市場開幕 革新市場環境
台北市成功中繼市場於今(2022)年3月18日舉行開幕典禮,邀請台北市市長柯文哲、副市長黃珊珊、各黨立委以及其他台北市市場自治會長等來賓列席開幕現場,為成功中繼市場運營拉開序幕。
開幕當日柯文哲視察成功中繼市場的衛生環境,巡視各個攤位了解攤商實際運營狀況與市場動線。另外,攤商們各個展現優化設備後的成果,並告知柯文哲中繼市場待改進的地方,期望市府能更重視目前出現的問題,以免在新市場重蹈覆轍。
來聽聽看柯市長怎麼說
擁有醫生背景的柯文哲,對於傳統市場環境有著很大的擔憂,像是看見菜直接放在地上、蒼蠅滿天飛、老鼠到處跑的狀況等,都令他十分頭痛,希望透過改建的舉措能使台北的市場環境獲得改善。
成功中繼市場
成功中繼市場比照新市場的標準,讓攤商提早適應未來新市場的運營模式,用銷售類別作為進駐位置的區分條件,使其更加整潔明亮也更有系統性地對其進行管理,一步步處理舊有問題,呈現截然不同的市場樣貌。
現在店面比較乾淨,逛起來很舒服,會比較想要來市場,覺得印象不錯都會想再來。 以前傳統市場比較髒亂吧,但人情味很濃厚,改裝之後保留了傳統市場人情味,我覺得還不錯。
成功市場的顧客楊小姐
第三站:新與舊的衝擊
一樓
過去舊市場所有攤商都在同一樓層
成功中繼市場為兩層樓的設計
將生熟食攤商區隔
一樓聚集了販賣生鮮百貨的攤商
二樓則是仿照美食街的形式
匯聚各類熟食攤商
二樓
除了能降低兩種不同種類攤商的互相影響外,也因為整合了相同性質的攤商,民眾在消費時可以快速分辨攤商的所在位置,提升購買效率。
成功市場自治會代表完吳瑀
只有兩部電梯,每部電梯限乘十幾人,這樣的配置在人潮眾多時容易出現不足的情況,導致電梯的等待時間過長,長此以往可能會消磨行動不便者前往二樓消費的意願。
成功市場肉攤劉先生
方便民眾瀏覽與尋找
整體的一致性更能獲得市場美觀上的提升
成功中繼市場在招牌設計方面將文字與風格進行統一
解決傳統市場地面長期潮濕的問題
地面不再有積水,民眾來來往往也不會造成地面髒亂不堪
保持市場地面的「乾」「淨」
在攤位前方增設排水溝
根據台北市市場處發布的110年度成功改建攤商進駐中繼市場營業設施(備)補助計畫,對於容易形成積水的攤臺設施制定了相關規定,為了避免商品突出攤臺,設施前緣須裝有阻擋結構,並且要配置導水管銜接各攤的排水孔,落實攤位的乾濕分離。
圖片來源:台北市市場處
在魚類肉類等生食攤鋪中,成功中繼市場也新設了透明玻璃冰櫃,生食置於其中既能進行低溫保鮮,又不影響顧客對於商品的觀看,更避免生食因直接暴露於空氣中而造成變質。
不過......
設置了冰櫃後,顧客會因為擔心一不小心弄壞冰櫃,需要承擔後續相關的賠償,所以對冰櫃裡面的商品興趣缺缺。
成功市場肉攤劉先生
以前魚類肉類這些生食都直接擺在外面
以前都可以直接摸到商品,現在隔了玻璃有點不習慣
現在市場的生食鮮食都放在透明玻璃冰櫃裡
現在這樣隔了個玻璃,有點影響到我的購買欲望
如果......
在觀看或是拿取商品的時候,不小心把冰櫃弄壞......
那我是不是還得要賠錢!
新增行動支付 推動市場數位化
目前悠遊卡公司正在成功中繼市場擺攤推廣與教學行動支付APP,為了讓攤商熟悉行動支付的使用方式,悠遊付公司也開設多場教育訓練,教導其操作方式。
消費者針對行動支付這一塊來講,可能熟悉度還沒有那麼的夠,但是後續我們會提供一些行銷優惠做一些回饋(吸引消費者)。
悠遊卡公司業務部主管洪志賢
全面「E化」也是市場改建的目標之一,台北市政府將行動支付引入市場,希望能推廣無現金消費,同時也吸引年輕客群,尤其疫情期間,希望民眾不要去接觸一些現金,避免細菌的感染,攤商也可以防止受到偽幣以及節省跑去銀行存現金的時間。
第四站:未來憧憬與憂慮
過去的成功市場就存在停車位稀少的情形,進入中繼市場的現階段,因為新市場處於施工期間,所以市場原有的停車位幾乎都被取消,而本身空間就不太充足的中繼市場也沒有再新增停車位,此消彼也消的結果使得成功市場的停車位問題如同雪上加霜。
路邊停車位都滿了,市場本身沒有停車位好麻煩,算了不要買了。
攤商在談論到停車位情況時,皆表示停車位不足對於攤商和顧客影響甚鉅,停車不方便更是會讓顧客前往市場的意願變低,造成市場客源的流失。
停車是很大的問題,現階段這是中繼市場停車場還沒蓋好,所以希望趕快把停車場蓋好給我們使用,這樣客戶來的意願就比較高,停車方便。
成功市場肉攤劉先生
一點都不方便,停車位很少,當然因為大安區敦化南路這邊是黃金地段,寸土寸金,所以還是那句話,可能需要幹部群或是市場處或是市長幫忙做規劃。
成功市場雨傘攤商林先生
因為搬遷至中繼市場,地理位置改變,加上停車不方便,導致原本住在市場附近的民眾因為不方便就不想來市場消費。
成功市場菜攤張小姐
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希望透過與周邊空間的協調規劃,盡可能讓市場的攤商與顧客有足夠的停車位可用,補足市場在停車方面的便利性,從而讓市場能夠生意興隆蓬勃發展。
現在正在跟市政府爭取,是否新工處能在施工圍籬或其他地方稍作退縮,挪出空間設置停車位,或是找停管處跟市場處討論,看能不能去租用其他的停車位。
台北市議員 苗博雅
來聽聽看闕建築師怎麼說
成功市場的建築設計師闕河彬透露,未來的成功市場將會規劃300至400輛停車位,依據攤商、顧客與一般民眾等使用者的不同,分別安排不同區域的停車空間。希望藉由這樣的設計,讓有停車需求的民眾可以順利將車輛停放在市場停車場,改善目前只能在路邊臨停的窘境,歸還周邊道路良好的交通品質。
未來市場地下化成攤商憂慮
成功市場攤商也擔心未來新成功市場的地下化,會加劇顧客流失情況。目前中繼市場一樓到二樓要搭電梯,一台電梯只能搭十幾個人,樓梯在建築物外面,已讓民眾覺得不方便,如果再地下化,可能流失更多客群,菜攤張老闆表示不想要有地下室,甚至希望可以留在目前的中繼市場,希望其保留下來。
另外,也有攤商表示,地下室逃生不便,有安全上疑慮。
電梯載客量不足
憂慮
憂慮
顧客流失
不易逃生
大家都擠在地下室,那到時候發生火災怎麼辦,那是很危險的。
成功市場肉攤劉先生
公共安全還有客人的消費型態,不是我們能夠去決定的,只是說市政府在蓋這種公共大型建設的時候,其實要多考量我們這些經營者的心聲。
成功市場自治會代表完吳瑀
對此,成功市場的建築設計師闕河彬補充,成功市場的地下化設計,是半地下化,會高出地面1.2公尺,同時也會設計對外高窗,加強地下室通風,逃生也符合安全規定。闕河彬也強調未來新市場電梯、手扶梯會大量增設,動線的規劃會更加完善,讓消費者在市場內的採買更流暢與方便。
圖片來源/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
來聽聽看闕建築師怎麼說
市場改建的橋樑:溝通
要去說服這些攤商,大概是比較困難的地方,因為攤商對於整體性的東西不見得有概念,所以我們要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,給他一些比較充分的理由。
成功市場的建築設計師闕河彬
攤位要大一點!
樓梯要在裡面!
樓梯要在外面!
走道要大一點!
闕河彬表示,在與攤商溝通的期間常會有反反覆覆的情形發生,一下可能覺得攤商位子要大,一下又會認為走道才要大,或是一開始希望樓梯在市場外面,但後來又希望改回裡面等問題。他還強調,市場是最難規劃的建築,除了硬體上的設計,對於市場本身的消費習慣、攤商特色也要有研究。
闕河彬指出,因為協調不良,導致工程拖延,增加近2億成本,導致施工沒辦法順利的推進,「這個物價節節上升,那時間拖越長物價上漲的壓力就越大,覺得說原本的物調機制其實沒辦法去應對他們未來施工的預算需求」。
終點站:一起構築完美市場
台北市傳統市場改建案中,有一個成功的案例,就是南門市場,因此被柯文哲列為模範市場。
作為市場改建模範的南門市場,其自治會長王銓國強調,市場必須要了解自己的特色、定位與需求,在溝通的過程中才不會反反覆覆,到頭來都不滿意。
南門市場自治會長王銓國提出的市場生存的三大原則
給攤商做心理建設,讓他們跟上時代,做相關教育,早些年南門市場已經把食品的把控先傳達給攤商,讓他們知道讓生鮮食品不要在空氣中暴露,或者是熟食上要加蓋,所以在市政府推動前攤商早已有這種衛生習慣。
推廣市場品牌保留客群,南門市場頗有年貨大街的特色,許多攤商也以打出知名度,加上很多攤商很早之前就有與外送、宅急便合作,所以可以維持營運。
強調交通便利性,所以市場向政府申請接駁車,方便民眾購物。
南門市場自治會長王銓國
「原則上我們從搬到中繼市場以來整體業績是沒有往下滑,客戶群反而上升。」
「傳統市場其實會跟著時代的環境做調整,除了那些來採買的媽媽們,讓年輕的上班族中午來吃飯,現在黃昏市場需求可能比較高,人家下班以後才會買,而且是買小份量的這些東西,所以你在營業行為上其實也會不一樣,也要跟新的這個都市環境能夠比較結合。」
在建設大型公共建築的過程,最困難及最重要的就是溝通,市場改建需要各方去協力完成,建方要了解市場背景,市場要了解大環境改變,市府則要提供最大幫助才能共贏。